珍爱生命 预防艾滋
今天(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平等是艾滋病防治工作永恒的主题,不同群体的平等,相互间的尊重与和睦相处,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作为传染病的一种,隐秘的传播途径曾让人们“谈艾色变”。从发现疾病最初的无药可治,到如今,艾滋病病毒感染已经逐渐进入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阶段。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5.8万例,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青年学生成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人群
就在近期,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发布了《青爱工程“性教育防艾的社会疫苗”探索与实践》白皮报告。报告分析称,目前,青年学生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人群。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近3000例,性传播占98.6%。
另外,2020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中,男性同性传播占81.7%,异性性传播占16.9%。
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近日就曾强调,近年来,每年都有3000例左右15-24岁的青年学生新报告浸染艾滋病病毒,而且基本都是通过发生无保护性行为而感染,青少年已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人群。
那么, 关于艾滋病,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艾滋病是怎么传播的?
性传播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性越高。
血液传播
公用注射器,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针灸、拔牙、穿耳、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母婴传播
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婴儿。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一般的接触,如共同进餐、握手、蚊虫叮咬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什么是HIV暴露?
职业暴露
指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或其他相关工作过程中,与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风险。
其他高危行为
1.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安全套破裂,不使用安全套的同性和异性性行为。
2.遭受侵犯。
3.共用针具注射毒品。
4.无安全规范的文身。
5.注射不安全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
什么是HIV阻断?
HIV阻断是指疑似接触HIV后,服用阻断药物,以应对潜在暴露引发的可能性感染。越早启动越好,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最好不超过24小时,72 小时内服用依然是预防的黄金时间。
艾滋病阻断药如何获取?
职业暴露的人群可第一时间前往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获取免费的阻断药物。
如果是非职业性暴露疑似感染HIV病毒的人群,要以最快速度找到艾滋病患者定点医院自费购买阻断药物。
哪些情况需要做艾滋病检测?
通过尽早和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若检测结果呈阴性,则可解除原有担忧,改变危险行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以下人群需要做艾滋病检测
1.发生高危异性性行为或男性同性性行为又不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的人。
2.与他人共用针具进行注射;曾在非正规医疗单位拔牙、纹身;非法献血和输入不明来源的血液等高危行为者。
3.准备结婚的伴侣,建议在婚前进行艾滋病检测,以确认伴侣的健康。
4.孕妇,建议在刚发现怀孕时检测。
怎样预防艾滋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HIV疫苗可以预防HIV感染。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最重要方式。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主要有
1.坚持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
2.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具。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从我做起,树立平等观念
明确反对歧视
给予HIV感染者帮助和关怀
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审核:秦风
核发:李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