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服新闻网讯(呼啸吴博)10月19日至20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重点剧目——我校服装学院表演系师生共创的改编独幕剧《惜鹤》,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成功上演。


这部作品改编自木下顺二的《夕鹤》,以经典剧目“鹤妻报恩”为底色,却不止于复述原著。陕服学子以当代青年的目光回望,将国风气韵与三秦大地上的文化脉动织入戏剧肌理。《惜鹤》从情节脉络至服饰形制,皆进行了深度的中式重构。衣袂翻飞间,以服饰为语,抒写美的觉醒与文化的自觉。
依托国风美学重构与数字化技术赋能,将我校“国际化视野、市场化思维、特色化发展”办学理念融入戏剧艺术表达,在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生动践行“思政引领、德育先行、三维培养、三融教育、信息支撑、工程提能、承创并举、协同发展”办学特色。
通过戏剧服装创新设计,该剧实现表演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深度融合,成为陕西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教育实践成果的典型范例,更彰显了应用型高校以艺术为载体、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与实践能力的育人智慧。


此次参演作品《惜鹤》由我校服装学院表演系吴博老师担任导演,表演系王芳蕊老师任执行导演。本剧突破传统志怪故事的叙事框架,巧妙植入“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的人文哲思,让作品在具备高艺术水准的同时,承载起价值观引导的教育功能,实现“美育”与“德育”的同频共振。
表演系12名在校生全程深度参与创作,在吴博老师的系统指导下,完整经历剧本改编、角色塑造、舞台调度、艺术表现等全流程实践。不仅完成从“课堂理论学习”到“专业剧场实践”的跨越式成长,更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艺术审美力、创新表现力与职业胜任力。


《惜鹤》剧中所有服装,均由我校服装学院与现代产业学院联袂设计并手工制作完成。该剧服装设计制作团队由服装学院实验室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邵娟老师领衔,陈宇佳老师担任核心成员。团队以宋代传统服饰为根基,将扎染、拼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数码印花、CAD制版等现代服装技术有机融合,打造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当代审美张力的服饰系列。这一创作过程,既是“传统工艺传承”与“现代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也是学校“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育人模式的生动落地,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传统文化转化方法与产业前沿技术,提升跨界创新能力。


副校长潘庆才强调,“此次《惜鹤》在上海成功演出,是学校教学成果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舞台化呈现。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与艺术修养,更在文化创作中增强了文化认同与使命担当,充分展现了学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办学特色。”《惜鹤》的制作人,表演系主任呼啸表示,从西安天恩剧院首演的“初次啼鸣”,到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的“崭新亮相”,《惜鹤》每一次登台,都是学校“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理念的具象化表达,更是应用型高校探索“艺术+科技+教育+文化”融合育人路径的有力尝试。
作为扎根西部大地的应用型高校,我校始终秉持“锲而不舍、玉汝于成”的校训精神,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道路上持续开拓创新。学校通过艺术实践,让传统文化在“针线传承”与“代码创新”的交织中焕发新活力,构建营造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新生态。
借助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全球化平台,让西部高校的育人成果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使命,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懂文化、会创新、能实践”的文艺领军者与文化传承实践者,书写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育人报国的辉煌篇章。
审核:李玉玫
核发:李文斌